雷曼公司终止了合作,艾比森公司接手了这份合约,不仅负责提供相关设施,每年还会投入两千万元作为资金支持,这预示着下赛季中超联赛的分配额度将会增加,2016年,中超联赛的整体收入达到十五亿元,十六家俱乐部平均能够获得六千万元的红利,这一数字刷新了历史记录。
今年进账15亿
中超公司最近收到了体奥动力的一张六亿元支票,这是今年中超转播权费用中的第二笔款项,至此,体奥动力今年的十亿元费用已经全部支付完毕,再加上其他收入,中超今年的总收入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的十五亿元。
2015年5月29日,体奥动力战胜中视体育、五星体育、广东卫视等机构,拿下了中超2016至2020年的转播权益,总金额达80亿元,2016年支付1亿元,接下来四年分别支付1亿元、1.5亿元、2亿元和2.5亿元,每年分两次付款,一次是在联赛启动前,另一次是在联赛收尾后。
中超公司的赞助收入除了体奥动力的十亿,还有其他部分,大概达到五亿上下,合计总收入达到十五亿,创下历史新高,过去两个赛季,2014年的收入大约是四亿,2015年的收入大约是七亿。
根据收入情况,版权费增长最为显著,2003年,上海文广集团曾以1.5亿元价格,独家买断中超转播权三年,时间跨度为2004至2006年,此后,由于爆发罢赛、赌球、假球等一系列负面事件,版权价值持续下滑;2007至2011年,文广以7000万元总额,获得了五年授权;合约期满后,中超转播权重新交由央视,但2012年和2013年,每年支付费用仅有730万元,虽然2014年增至1000万元,数额依然偏低;2015年,版权费上涨至8000万元,但央视实际支付仅1200万元,其余资金分别来自门户网站3000万元,甘肃卫视2000万元,以及签约商1000万元;同年9月26日,中超版权以5年80亿元天价售出,该交易金额令国外媒体都感到震惊。
每家分红6000万
联赛收入有所提升,导致各参赛队伍的分配额度相应提高,今年,各队伍平均能获得六千万的分配资金。
二零一一年,万达对中国足球进行了整体性资金支持,中超联赛的境况逐步改善,每年的收益分配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2012年,中超联赛有17个商业伙伴,每个俱乐部从中分得约360万人民币;紧接着的2013年,赞助商数量增至25个,赞助金并未大幅增加,但通过出售网络传播权,每家俱乐部的收益提升至约570万人民币;到了2014年,平安保险公司冠名中超,首年赞助金就达到1.5亿人民币,比之前的万达集团多出将近一亿元,再加上其他23家赞助商的贡献,全年总收入达到4.4亿人民币,扣除相关费用后,每家俱乐部的分红约为1200万人民币,显著高于前几年的水平;2015年,中超联赛的营收再次增长,每家俱乐部的分红稳定在1400万人民币左右;而到了今年,每家俱乐部的平均分红已增至6000万人民币。
然而,今年将依据排名分配奖金,但差别很小,第一名的恒大和最后一名的永昌之间,据说相差不超过1000万。
早先,足协推行过依据名次分配奖金的制度,具体是在2001年赛季,那时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百事公司的冠名赞助,金额高达1亿元,这笔钱中5600万元拨给了14家俱乐部,如果平均分配,每家俱乐部能获得400万元,不过实际操作时是按照排名来分配,每家俱乐部先获得200万元的固定份额,剩余的2800万元则根据名次进行分配,冠军大连实德最终获得370万元,加上200万元的固定份额,总计获得570万元,而最后一名北京金德则拿到80万元,总分红为280万元。然而,这一计划,激起了众多球会的强烈反对,因此,最终没能继续推行。
2015年,中超公司曾考虑重新采用分层分配方案,首先确定一个基准值,然后根据各队的排名、预备队和精英队伍的表现、俱乐部的发展状况以及电视转播的次数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判定分配额度,但这一提议遭到了众多俱乐部的反对,他们主张既然是同股同权,就应该进行均等分配,最后,中超公司做出了让步。
未来或取消冠名商
现阶段,中超赛事关注度持续攀升,足协亦寻求更高经济回报,明年即是平安品牌冠名中超四年协议的收官之年,据传,足协未来或许会推行“阶梯式赞助合作机制”。
早先在2011年,足协就打算采用这种方案,并且,当倍耐力考虑不再担任冠名赞助商之际便着手准备,那时,担任中超公司董事长的于洪臣透露过,未来中超的赞助方将区分为赞助商和合作伙伴两个层级,不再设冠名商这一身份不过,这项制度得以顺利推行,当时,仍然有企业希望获得冠名权,例如金立,据说费用为三年一亿五千万,但后来情况不断变化,最终不了了之,至于具体缘由,也变成了说法各异的“罗生门”。而在同年七月,万达全面赞助中国足球,中超的冠名权也就归属于万达,万达之后,平安加入竞争,足协的分级赞助方案,始终未能落实。
目前,中超赞助商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冠名商,目前为平安。
2014年2月21日,中国平安购得中超冠名权,合同为期四年,首年费用1.5亿元,之后每年增长10%。这一价格远超往届,万达三年冠名费仅1.6亿元。甲A时代,1999至2002年百事可乐的冠名费最高,每年约一亿美元。2015年,平安冠名支出为1.65亿元,今年增至1.815亿元,明年为收官之年,费用将攀升至1.9965亿元,接近两亿元。
第二级为官方合作机构,囊括耐克、长安福特、嘉士伯、京东、DHL、红牛等企业,其中耐克地位最为突出,每年输送1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亿元),这笔资金涵盖赞助金与16家中超球队的队服供应。耐克初次参与中超是在2006年,那时,他们担当了中超的指定装备供应商,负责供应比赛用球和裁判服装,2009年,耐克与中超达成了为期十年的合作协议;排在赞助费第二位的是长安福特,他们在2014年5月签署了四年合同,每年赞助额约为4000万;京东的赞助费为3500万,京东早在2013年3月便成为中超的赞助商,并在同年3月升级为官方合作伙伴,当时签订的合同为期五年;此外,嘉士伯(2013-2016)、DHL(2014-2017)、红牛(2016-2017)每年的赞助费用都属于最低标准NBA赛事网,为2000万;新加入的艾比森同样每年获得2000万的赞助。
第三级别涉及官方供应商和合作企业,壳牌公司于2014年7月开始资助中超联赛,作为能源、石油化工领域的唯一合作方,每年支付费用达两千万元人民币;泰格豪雅表品牌于2016年3月与中超达成四年合作,担任官方计时单位及官方腕表提供方,合作金额约四千万人民币左右。此消息由记者程善报道。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