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替补球员每场比赛贡献12分,却索要3000万年薪,整个NBA联盟的30位老板都对此保持沉默。
这不是段子。
2024年夏天,薪酬上限提升至1.41亿元,惩罚性支出门槛达到1.72亿元,虽然这些数值表面上看并不算高,但它们如同强力透镜,将普通球员的期望值无限放大。
格兰特签下5年1.6亿合同,范弗利特达成3年1.3亿协议,卡梅伦·约翰逊获得4年1.08亿合约,他们从未入选全明星,但薪水却已达到顶尖水平。
老板们面面相觑:再这么签,账本会先炸。
球员经纪人算盘打得精。
转播协议将在2025年再度启动,整体价值预估达到750亿美元,分摊到每年大约83亿,较上一期增长了三倍。
工资帽跟着水涨船高,明年涨幅可能飙到10%。
经纪人提前卡位:现在不拿3000万,等帽再涨,数字就贬值。
球队总经理心里骂娘,却不敢拍桌子,怕错过最后一块拼图。
热火最先认怂。
泰勒·希罗在季后赛中的场均得分是12.6分,他的防守表现引起了关注,球队管理层只愿意提供为期4年的合同,总金额为1亿美元,并且拒绝增加任何额外的报酬。
好汉更为决绝,格林决定脱离旧约,向外界试探身价一番,结果发现无人愿意加码,最终无奈接受四年一亿的条件重返队伍。
两个流量队伍用实际表现表明,非关键位置上的选手若想获得高额薪水,必须先展示自己能胜任核心首发位置。
火箭玩的是时间差。
范弗利特合同从第三年开始只有局部保障,2025年存在球队选择权,表现优异则继续留下,若未达预期将被解约,这样同样能为引进球星保留薪资空间。
马刺队做法更加大胆,他们完全舍弃了普通收入水平的球员,整个团队都围绕文班亚马签订学徒性质合约,这样节省了薪金空间,将来可以用来直接聘请超级巨星。
小球市算盘声最响:宁可挨骂,也不给长约锁死未来。
球员这边也有对策。
中介将立体侧翼宣传为难得的宝物,这个三分球精准度达到百分之三十五以上,并且能够胜任三个防守位置的边锋位置,开价从两千五百万人民币起步。
联盟总共有三十支队伍,每支队伍都希望能够配备两名合适成员,六十个位置最终却招不到二十名符合条件的人选,价格因此大幅度上涨。
根据数据网站提供的信息,这类球员在最近五年间平均年薪增长了百分之四十八,这个增幅明显大于全明星球员的百分之三十一。
老板们开始找后路。
太阳队将艾顿交易给开拓者队,以此换取卡马拉和利特尔,整体薪资成本骤减1800万,奢侈税额度也从1.5亿下降至7000万。
闪电队更加离谱,他们手握十五个首轮顺位,却就是不进行交易,薪资支出总是维持在较低水平,主要依赖新球员的表现来提升阵容实力。
大球市场普遍不宽容,快船队的新场馆定于2024年开放,入场券价格上调了三成,但球主鲍尔默仍旧仅向乔治提供三年一亿两千万的合同,多签一年都不愿意,担心引发高端转播权损失。
二奢线才是悬在头上的刀。
最新劳动合同条款明确,一旦队伍触碰了第二层高额税费门槛,就失去了运用中档薪资空间的机会,也不得执行交易,并且首轮选秀权还会被暂时扣押。
球员们、球队们、组织们上一年触碰了门槛,今年都自觉将整体报酬压缩到七千五百万美元以下。
联盟用规则告诉土豪:想砸钱,先交未来。
球员市场开始两极分化。
顶薪和底薪之间,出现真空带。
2023年休赛期间,年薪介于800万到2000万之间的自由球员,签下的合同数量,比2022年减少了41%。
很多老将被迫接受一年底薪,等着中期捡漏。
2019年那种让小莫里斯和考辛斯倍感艰难的严冬景象,或许即将再次出现,只是这次承受寒冷压力的将是中产阶级。
中国球迷熟悉的林书豪轨迹就是预警。
2019年赢得总冠军之后,他自认为身价达到了五百万,然而市场仅提供基础薪资,因此他愤然选择离开CBA联赛。
现在许多美国本土的运动员遇到相似的困境,年龄在二十七八岁左右,缺乏明星的声誉,技能比较单一,一旦开价1500万,俱乐部方面就会立刻拒绝沟通。
经纪人只能改口:一年短约也行,先打出身价。
话语权彻底反转。
2024年自由市场启动之际,克莱·汤普森、保罗·乔治、西亚卡姆伫立入口处,身后聚集众多意图浑水摸鱼的球员,他们渴望获得3000万合同。
球队老板拿着计算器,一边算税,一边算胜率。
屏幕上的数字显得毫无感情:若再签署一份溢价协议,需要支付的奢侈税便会增加一倍半,然而赢得冠军的可能性仅仅提升百分之零点八。
有人计算过,2025年新转播协议生效,薪酬上限或许会骤增至1.6亿元,那时三千万元仅值当前的两千万元。
球员现在抢的是提前量NBA赛事网,球队赌的是健康与战绩。
双方都在和时间对赌,输的那边,未来三年翻不了身。
球迷不用急着站队。
薪资上限提高,门票价格也相应上调,联盟整体入场费在过去五年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二,这个涨幅明显超过了物价上涨速度。
最后买单的,永远是看球的人。
电视上那些亿万富豪争斗不休,现实里我们却不断掏空腰包,这道理其实非常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