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日前公布了2026/27赛季亚冠联赛席位分配方案:国家队将获得一个亚冠超级联赛的参赛资格,一个亚冠超级联赛的预选赛资格,以及一个亚冠次级联赛的参赛资格,概括为“一个超级联赛资格,一个预选赛资格,一个次级联赛资格”。此番官方公告明确了中超联赛排名与足协杯成绩的关联机制,参赛队伍的最终名次将直接决定代表中国参加亚洲赛事的资格归属。
明确分配次序十分关键。依据2025赛季的竞技表现排序:联赛冠军位列首位,可直接参与亚洲顶级赛事;足协杯冠军居于次席,参与顶级赛事的预选赛;联赛亚军位列第三,获得亚洲二级赛事的参赛资格。通常存在一种情形,当足协杯冠军同时位列联赛前列时,第三名的归属将顺延至联赛季军。这项规定将联赛与杯赛的效应合并考虑,球队必须兼顾多个层面的竞争得失。
通知中还透露了更为复杂的相互关联的规则,如果中国俱乐部在2025至2026年期间获得亚洲冠军联赛超级联赛或亚洲冠军联赛二级联赛的冠军头衔,那么区域参赛资格的分配将依照既定程序进行重新规划,具体的重新分配方案需要参考2025年赛季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协杯的比赛结果来最终确定,也就是说,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将会反过来左右国内联赛的参赛席位分配,实力强劲的队伍将获得更多回报,但这同时也可能打乱原本已经确定的参赛资格顺序。
参赛资格的认定不仅取决于竞技水平,还需要满足相关审核条件。具备参赛条件的俱乐部必须通过亚洲杯的资格认证NBA赛事网,获得相应许可方能进行报名。一旦出现俱乐部未能通过资格认证的情况,将启动后备方案:按照2025年中超联赛的积分排名顺序,从排名前八位的已通过资格认证的俱乐部中,依次选拔俱乐部进行补位。各俱乐部当前不仅注重竞技表现,还非常看重内部管理和财务规范性,赛场之外的准备工作变得和临场争夺同样重要。
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此次安排彰显了亚足联在新型竞赛体系中对联赛与杯赛的新定位。将“顶级赛事”与“次级赛事”并置安排,为中超队伍铺设了两种晋级通道:一条是直达正赛的便捷路径,另一条则需经过附加赛的迂回环节。对于规模较小的俱乐部来说,参与足协杯或许是他们获取亚冠参赛资格最可靠的途径。对于实力出众的队伍,中超冠军的头衔含金量极高,联赛中的每一场胜利或许都能影响下赛季亚洲区资格赛的席位
实际执行起来更为繁难,俱乐部需在赛季期间平衡球员休整、杯赛攻坚与联赛保级等多重任务,管理层则须预先备妥亚冠参赛文件,以防失去参赛资格。公众更关注的是规则如何影响球队决策,而非规则本身。譬如某队若身处联赛冠军区边缘,是否会将重心转向杯赛以确保至少获得一个欧战席位,这类策略性选择将更多在教练团队内部商议。
最后向读者提一个疑问:在现有的名额规定中,中超俱乐部是否能够将场外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达成“有资格有实力”的同步标准?亚冠联赛的舞台将属于那些准备更周全、战略规划更长远的中国俱乐部。中国足球想要在亚洲取得立足之地,既需要在足球场上全力以赴,也不能轻视工作场所中的那些文件和资质证明。